白日文章网 手机版

20分钟涨近150元!酒店“瞬间涨价”是一种披着算法外衣的“杀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1:44:00    

“边下单边涨价,时间相差20分钟,价格却涨了近150元。”据《工人日报》报道,近日,重庆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她3月份在某平台预订酒店,两晚的价格分别为276元与268元。由于行程有变,约20分钟后,李女士准备再订一晚,但她打开页面后发现,该房型的价格已变为417元。

重庆李女士的遭遇并非孤例。在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网友直言遇到过酒店“瞬间涨价”的情况:有的多浏览了几次,酒店价格就涨了;有的是下单后酒店未确认,再点进去时发现已经涨价。

可见,这种“瞬间涨价”现象已成为数字时代消费者面临的普遍困境。表面看是市场供需的自然调节,实则暴露了资本借助数字技术对消费者进行精准收割的无奈现实,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价格波动,而是一种披着算法外衣的“杀熟”。

酒店行业声称动态调价是“收益管理”的科学手段,但这种所谓的科学背后隐藏着对消费者的系统性“算计”。当小型酒店依靠人工调价,大型酒店依赖预设算法系统时,消费者实际上被困在一个无形的数字围城中。在这个围城里,消费者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次浏览、每一次犹豫不决,都可能成为算法判定你支付意愿的“数据点”。

传统市场中,商家难以精准识别每位顾客的支付意愿;而在大数据时代,消费者的数字足迹成为资本定价的“依据”。

酒店和平台辩解称涨价是“市场行情变化”所致,但这种说辞掩盖了一个关键事实:他们利用信息不对称和技术优势,构建了一个消费者永远处于劣势的交易环境。当酒店能够实时监控预订量并据此调整价格时,消费者却无法获知真实的房间存量信息,这种不对等的市场关系注定了消费者的弱势地位。

技术本应是中立的工具,但当其服务于某些商家对利益的无节制追求时,就异化为算计和损害消费者的利器。酒店和平台通过收集、分析消费者数据,构建了精细的“算计体系”,使价格歧视变得前所未有的精准和隐蔽。

面对部分商家对消费者的算计,仅靠消费者提高警惕远远不够,需要从三个层面构建防御体系:法律层面应明确将“大数据杀熟”界定为价格欺诈,提高违法成本;技术层面要打破平台数据垄断,探索建立公平透明的定价机制;文化层面则需培养公众的数字权利意识,认识到个人数据是必须捍卫的新型财产权。

在数字经济的迷宫中,消费者不能永远做待宰的羔羊。当酒店房间价格如股票般瞬息万变时,还需要追问的是,在这场由算法主导的交易游戏中,公平的底线在哪里?技术应当服务于人的福祉,而非沦为收割消费者的工具。

因此,重建数字时代的商业伦理,不仅关乎消费者的利益,更决定着数字经济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毕竟,一个依靠算计消费者获利的市场,最终算计的将是整个社会的信任基础。

来源:政事儿

相关文章
海南再通报嘉佩乐酒店保洁员调包住客港币事件

4月26日晚间,海南省旅游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局发布情况通报,内容如下:4月26日,朵女士在小红书反映“2024年7月入住嘉佩乐酒店期间,有19张面额1000元的港币在酒店被保洁员调包,使其后续在澳门旅游期间遭受困扰。近日,法院以盗窃罪依法判处作案人员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但应承担一定责

2025-04-27 10:06:00

北京奇艺世纪申请文档分析方法专利,针对用户需求给出精准答案

金融界2025年4月25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文档分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的专利,公开号CN119807406A,申请日期为2024年12月。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文档分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获取待处理文档,对

2025-04-25 17:44:00

【晶采观察·“数聚”信心】173.9 亿人次!解码一季度交通出行“加速度”

来源:央广网173.9亿人次!2025年一季度,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同比增长4.0%,今年春运更以90.2亿人次的规模创历史新高。通过这些数据,足以感受到人们的出行热情。从细分领域看,大家长途出行首选铁路,其客运量一季度达到10.7亿人次。这得益于我国的铁路网络不断加密、列车提速,更重要的是服务旅

2025-04-25 16:53:00

“五一”假期福州喜迎八方客 将送出一万只爱心树玩偶

 4月28日—5月5日期间,福州市区地铁、公交免费;福州将送出一万只三坊七巷爱心树文创玩偶;外地来榕游玩车辆轻微交通违法不处罚……4月25日,福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福州市“五一”假期文旅工作情况、文旅活动安排及游客服务保障情况。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为丰富市民游客假期

2025-04-25 16:24:00

“杭知AI”上线!全国首个数字知识产权官亮相杭州

在数字经济浪潮中,知识产权正成为驱动产业创新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杭州近年来涌现出大批科创企业,如何让技术成果快速确权、有效保护,以知识产权保护赋能产业升级?杭州给出了智能化答案。4月23日,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杭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发布全国首个超拟人数字生命体——“杭知AI”。

2025-04-24 15: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