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文章网 手机版

研究显示:旧石器时代中期尼安德特人或迁徙至中国西南地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07:54:00    

来源:新华社

这是云南龙潭遗址基纳技术石制品。新华社发

新华社昆明4月1日电(记者严勇)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南部云南鹤庆县龙潭遗址的多学科综合研究,科研团队首次在东亚地区发现特征明确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基纳技术体系,显示尼安德特人可能曾扩散到中国西南地区。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30万—4万年)是人类演化史上的关键阶段,不仅见证了早期现代人、丹尼索瓦人、尼安德特人等不同人群的演化及复杂互动历史,还记录了古人类石器技术行为上的重大变化和革新。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中国古人类石器技术发展缓慢,尤其是缺乏旧石器时代中期技术,并由此引发了关于东西方古人类技术演化模式的争论。

中外研究团队在龙潭遗址的突破性研究进展,有望为这一争论提供关键证据。

在欧亚大陆西部,基纳技术与尼安德特人之间具有紧密联系。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李浩研究员介绍,基纳技术是欧洲旧石器时代中期最具代表性的技术类型之一,集中出现在距今约7万—4万年前,是尼安德特人应对干冷环境的一种特殊技术适应策略,该技术此前在东亚地区并未有明确的发现和报道。

于2010年首次发现的龙潭遗址,被证实确认了基纳技术体系的存在。论文第一作者、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阮齐军介绍,光释光测年结果显示,遗址文化层年代距今约6万—5万年。遗址石制品组合表现出典型的基纳技术特点,如有组织性地剥取厚石片作为工具毛坯;有选择性地使用软锤和硬锤进行基纳刮削器刃缘修理,并依次产生凸型修疤和凹型修疤等。微痕分析表明,龙潭遗址基纳刮削器用于骨头、木头、兽皮等多种对象的加工处理,具有多功能性。

研究人员认为,龙潭遗址基纳技术体系是这一技术在东亚地区的首次发现和系统揭示,进一步填补了东亚旧石器中期技术体系的空白,更新了对东亚旧石器时代技术演化模式的传统认识,同时也为理解这一关键时期东亚古人类演化动态和格局提供了全新视角。

阮齐军说,龙潭遗址基纳技术的发现,不仅极大拓展了该技术的时空分布范围,也为进一步理解尼安德特人在东亚的出现及其潜在时空分布提供了宝贵材料和线索,暗示尼安德特人有可能迁徙扩散至中国西南地区。

研究人员表示,基于此,未来多学科研究团队将对云南地区有望发现人类化石或基因线索的遗址开展系统发掘和研究工作,进而为解译基纳石器的制作者提供直接证据。

相关文章
载人飞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京企验证飞船主动防热技术

北京商业航天企业穿越者载人航天近日完成了亚轨道载人飞船可重复使用主动防热技术验证试验。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振动与噪声控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向树红评价,这是我国商业航天领域首次主动防热技术验证试验,证明了飞船主动防热技术的有效性,以及该技术在再入飞行器领域应用的潜力。当飞船再入大气层时,舱体与空气的剧烈摩

2025-04-03 07:15:00

融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融媒体技术以其开放性、即时性和交互性特征,深刻重塑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格局。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环节,思政教育亟需在融媒体视域下探索实效性提升的新路径。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络原住民”,其信息获取高度依赖新媒体平台,传统思政教育模式面临内容吸引力不足等现实困境。

2025-04-02 14:13:00

从沉默到齐声!小米三位高管集体发声能否挽回3条人命的责任?

近日,一起涉及小米SU7轿车的严重交通事故引发公众关注。3月29日晚,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池祁段发生碰撞后爆燃,事故导致3名年轻女性乘客死亡。遇难者家属王女士通过社交平台控诉小米公司未主动联系家属,并质疑车辆存在安全设计缺陷,导致车门锁死、电池爆燃阻碍救援。针对该事故,小米集团多位高管相继

2025-04-02 11:55:00

白洋淀上|低空经济安全新场景来了

当一架“黑飞”无人机闯入白洋淀水域上空时,中国通号空管监视防护系统在数秒内锁定目标,轨迹追踪、电子围栏、反向接管一气呵成。3月17日,在白洋淀水域上,雄安新区(安新县)低空经济融合示范区空域管控场景暨中国通号无人机监视防护系统正式启动,一个关乎低空经济安全的新场景呈现在大众面前。这场看似寻常的技术演

2025-04-02 08:19:00

研究显示:旧石器时代中期尼安德特人或迁徙至中国西南地区

来源:新华社 这是云南龙潭遗址基纳技术石制品。新华社发新华社昆明4月1日电(记者严勇)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南部云南鹤庆县龙潭遗址的多学科综合研究,科研团队首次在东亚地区发现特征明确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基纳技术体系,显示尼安德特人可能曾扩散到中国西南地区。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旧石器时代中期

2025-04-02 07: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