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之心(金台随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06:44:00
孙 郁
我年轻时在辽南一个县城里编文艺小报,曾收到一位老先生的稿件,觉得很有才华,只是语态略旧,词语仿佛晚清文人的调子,就擅自改了些地方。发表出来后,老人有点不太高兴,记得那是篇介绍一座古城的文章,谈了许多文化沿革,对于几个朝代的文人诗文的介绍,用的是旧文论的方式。而我自己对于此,是十分陌生的。不久报纸的主编与我说,谈论历史风物,引用古人的文章,对于那些辞章要尊重,不能按照今人的思维对待。这对于我,是不小的刺激,才知道,世间的文本是多种多样的,发表这类文章,不能轻易动其筋骨,对于自己不懂的东西,态度上更要谨慎。
这件事对于我后来的工作一直有不小的影响,大凡遇到特殊的叙述文体,都要掂量再三,不敢随便破坏文章的内在文气。我在北京日报编副刊时,就感到了这个原则的重要性。记得曾收到张中行先生的稿件,在一些生僻的词语旁,他要用铅笔标上“不要改动”的字样,意在希望编排时保持叙述语态的原貌。这大概是警惕编辑盲目修改词语的用法,怕破坏了文章的气韵的缘故。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理解这一点。类似的情况在其他领域也存在。我后来在文物系统工作,发现在对待文物的态度上,也有以今趣代替古意的地方。比如有一年回到故乡了解重点文物的保护情况,见到一些古迹得到珍视,心里颇为高兴。但有一天见到自己幼时十分熟悉的古塔修得过新,完全没有一点古风,仿佛新造的建筑,心里便有点不适。记得鲁迅在一篇文章中讲到,在北京认识一位有钱人,买了一个周鼎,古色古香的,却让铜匠把铜绿擦得一干二净,“一切‘雅士’,听到的无不大笑”。这其实是不懂得古物保护的要义,经历时光冲洗的面孔,是更能让后人发思古之幽情的。
五四运动以后,许多前辈为保护文物做了细致的工作。有一段时间,学界对于一些古城、古村落的保护,提出不少方案和办法。郑振铎先生主张恢复历史原态的重要,他对于历史资料的挖掘与整理,就有一些独到的观点。比如对于敦煌壁画的维修、西北考古的计划、整理古书的建议,都摈斥了非历史主义态度。1957年6月15日,郑振铎在人民日报发表《传统技术的继承问题——我的一个紧急的呼吁!》一文,提及对于古老的绝技的保护和研究、继承面临的难题。认识古老的历史,倘若连前人的技艺都遗失了,则多不得要领。类似的看法,在许多前辈作家那里都有,萧乾先生在晚年有一篇《一个北京人的呼吁》的文章,也谈到古物的保护问题。他觉得在文化遗产地,不能添加现代性的元素,要保持环境的古朴之气。那用意很清楚,大凡要让人走进历史,就得剔除今人的时髦习惯,聆听原汁原味的声音。
文化遗产的保护涉及方方面面,就图书业而言,古旧书的出版,是延续文明史的重要途径。而近现代作家的文集整理,也面临诸多技术上的问题。前几日参加《路翎全集》出版的研讨会,出版社一位负责人说,这套书尊重了历史事实,对于作者上世纪40年代的词语表达方式,没有按照今天的规范方式加以修改,保持了原态。这让我很感动。我前些年写的一本书,出版时遇到很大的难处,引用五四一些学者的文字,编辑认为不通,希望改成今天的格式。现在的年轻人不太知道,汉语的表达,经历了一个过程。鲁迅的许多表述,今天看来不太规范,但那是时代的语境的一种,有个人的独特气息在。新中国成立后,《鲁迅全集》的编辑就尽量保持了词语的完整性,但一些古体字、通假字、异体字如何处理,也颇费思量。前辈学者就认为,随意按照今人的习惯更正它们,有失妥当。如何处理古今之别和时代差异性的语境,能够看出今人文化修养的程度。
现代白话文是从文言进化过来的,但如何进化的,应该让人知道。旧的典籍保留了这种元素,所以,保护前人的遗产,就是保持记忆的完整性。差异性的遗存,是刺激文化想象的酵母。苏轼就因为借助了古人的不同资源,发现了审美的新径。汪曾祺能够走出新的辞章之路,也借助了前人被漠视的经验。这些都是大家熟悉的例子,说起来都让我们有所冷思。不能不说,对于民族遗产是否有敬畏之心,那结果是不同的。现在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我觉得不能忽略此点。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09日 20 版)
-
-
文创走心才能打动人心
近日,被誉为文创“天花板”的国博凤冠冰箱贴销量突破100万件,创下国博近20年来单品及系列文创的销售纪录。如今,博物馆文创产品已走进不少消费者的购物清单,成为消费市场一道别样的风景。但爆款还是少数,文创产品同质化问题依然突出。破解同质化困局,文创产品开发者需从源头做起,解码文化内涵、注重传承创新、精
2025-04-14 06:09:00
-
-
日民间团体举办学习会 史料揭露侵华日军细菌战罪行
二战期间,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法,对中国人民发动了令人发指的细菌战。近年,已有越来越多的史料证明了侵华日军的这段罪恶历史。当地时间4月12日,日本民间团体731部队细菌战资料中心举办学习会,介绍了证实侵华日军在华进行细菌战的“金子顺一论文”。金子顺一曾服务于侵华日军731部队。1949年,金子顺一发
2025-04-13 11:53:00
-
-
共调查文物点8866处,延安新发现文物点321处
日前,延安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13个县(市、区)野外实地调查工作全部完成,完成率达到100%,新发现文物点321处。复查完成率达100%据延安市文物研究院院长、市“四普”办队长张华介绍,延安市首轮普查已全部完成,13个县(市、区)共调查文物点8866处,其中复查8545处,完成率
2025-04-13 04:01:00
-
-
没想到!“全网最早大风预测”博主,是一名大二学生
4月10日,北京发布近十年首个全市大风橙色预警;4月11日晚,东城、海淀、石景山、丰台、朝阳等区出现7、8级阵风,山区局地13级以上。12日局地阵风可达13级以上。在预警发布之前的4月7日晚,就有气象科普博主预测到了此次大风天气,并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预警帖子。有网友惊叹预测的准确性,称赞这是“全网最
2025-04-12 14:32:00
-
-
作家日签 | 李元胜:良宵引
本期诗人 李元胜李元胜,诗人、生态摄影师。198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机专业。大学时期开始写诗。现为重庆文学院专业作家,重庆市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曾获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十月文学奖。《良宵引》诗/李元胜你读到爱时,爱已经不在你读到春天,我已落叶纷飞一个人的阅读,和另一个人的书写有时
2025-04-11 11:38:00
热门文章
- Ne Zha and Ao Bing 'team up' for World Meteorological Day rap on closing early warning gap
- 红叶李进入盛开期,俯瞰济南西城 “花漾大道”| AI播泉城
- 走出一条持续健康的文旅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引发全省干部群众热烈反响
- 2024年宁夏商标注册12721件
- 辽宁:遥感影像共享节省近5.8亿元财政资金
- “熊孩子”丢湿巾砸中私家车!家长赔偿赔7000元
- 蹊跷借款金额引出假官司
- “我们与中国发展同频共振,和中国创新共生共进”
- “环保哨兵”何以沦为“污染帮凶”?全省首例!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造假3名主管获刑
- 海南今年为10万人免费接种乙肝疫苗 部分市县已启动摸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