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文章网 手机版

当“感谢大青山”冲上热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08:15:00    

这个周末,大风成了全国人民关注的“顶流”,呼和浩特也不例外。

然而,在昨天青城人的微信朋友圈中,比呼啸风声更引人注目的,是“感谢大青山”的热搜词条——这座城市与自然的对话早已不是对抗,而是一场持续数十年的“双向奔赴”。

作为在呼和浩特定居近30年的“新市民”,看着窗外从早年的“灰头土脸”到如今的“半城绿树半城楼”,忽然明白:热搜背后的城市独白,是当大青山成为“生态合伙人”;热搜上的感谢,不仅仅是一座城市对生态变迁的集体共情,更是千万普通人与青山绿水的情感共振。

听城市里的老辈人说,早年,远眺大青山总是灰突突的一片,每逢春季也总是黄沙漫天,那时的“风沙抱怨”,是刻在城市记忆里的酸楚。

如今不一样了,当大风掠过大青山林海,送来的是青草香而非沙土味;当市民站在雅玛图森林公园,满眼是层峦叠翠而非裸露岩壁——这场跨越几代人的“生态逆袭”,让大青山从“生态负担”变成了“城市靠山”。

政府的“生态账本”:算的是子孙账,赢的是民心账。

如果没有老百姓的配合,生态治理就是“空中楼阁”。可贵的是,在呼和浩特,市民的生态意识已从“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参与”。每年春天,呼市人拖家带口去植树,靠的不是行政命令,而是大家的认同感。很多家庭年年都去,甚至给孩子登记“成长树”,把种树变成了家族传统,截至2023年底,全市累计义务植树1.8亿株。

从“抱怨风沙”到“守护青山”,这一转变的本质,不仅彰显了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更印证了生态治理与民生改善的深度融合,这背后则是发展观、价值观和治理模式的全方位升级,更是生态文明建设从“外驱式治理”向“内生性自觉”的跨越。

数据是最诚实的见证,2007年至今,呼和浩特建城区绿地面积从4791.03公顷增加到2023年的11127.25公顷,相当于“长”出8800多个标准足球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1853.07公顷增加到4260.73公顷,出门500米必有“口袋公园”,公园总数突破1000个,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

这些变化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几百家单位“拆墙透绿”,把“私家园子”变成“公共客厅”;是犄角旮旯的垃圾场蜕变成栽满月季、丁香的休闲角;是大青山前坡数百平方公里的荒山,在十年生态修复中,被一棵棵树苗织成绿毯……看管空气、治理尾气、拆除烟气、制造氧气,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2014年的242天涨到2024年的312天,生态投入成了“聚宝盆”。

这种“绿色执政”体现在细节里:火电企业上了超低排放装置,从冒黑烟变成冒“白云”;1974辆清洁能源公交车穿梭街头,充电桩与奶茶店的密集度赛跑;建筑工地装上智能扬尘监控,就连和林格尔新区的数据中心都用大青山的自然风降温。

久居呼和浩特,你会发现,最动人的风景是普通人的“绿色日常”。早年抱怨风沙的群众,如今成了社区护绿志愿者;年轻妈妈带孩子逛公园,会指着树木讲“爷爷种树的故事”。这种转变,始于生态红利的真实可感——公园多了,老人晨练有了好去处;就业机会多了,年轻人不用再“背井离乡”。当“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守护生态就成了最朴素的生存智慧。

大青山上的“清道夫”高伟,十年如一日捡垃圾,带动好多市民加入护林队;朋友圈晒的不仅是美食,还有自家阳台的盆栽、小区新种的花树。这种“主人翁意识”,让生态治理从“政府独唱”变成“全民合唱”。有网友在“感谢大青山”的热搜下留言:“二十年前种树时,我还是个中学生,现在带孩子去看自己种的树,才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青山无语,福泽青城。是因为我们多年坚持让青山变绿,产业向绿………

由此想到呼和浩特的产业,可谓是一场刀刃上的“绿色革命”。早年焦化厂、钢铁厂周边,居民窗台每天落层灰,如今二环路内不见工业企业,取而代之的是新能源、大数据、生物医药等“绿科技”。和林格尔数据中心,服务器靠风电光伏供电,冷却用大青山的山风,绿色算力指数全国第一。

更妙的是“产业耦合”,光伏板下种草药、养牛羊,上面发电下面增收;恼包村的废弃窑坑变成湿地公园,常年外出打工的村民返乡开起了民宿……呼和浩特的变迁,本质上是对“好日子”的重新定义,这种“看得见、闻得到的幸福”,是更有价值的GDP。城市的未来,生态是最大的营商环境,“绿色竞争力”才是城市的长远优势,而我们这座城市则找到了生态与经济的“共生密码”——好环境吸引好企业,好产业反哺好生态。

走在大青山脚下,听山风掠过林海的吟唱,瞬间明白,“感谢大青山”上热搜,表面上是致谢一座山,实际上是达成了一种共识——生态治理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全民的“大合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生存智慧,是留给子孙后代的朴素信仰。





丨来源:金源街壹号(十二点儿)

丨编辑:张婧玉

丨校读:于惠敏

丨审核:王伊蕾

相关文章
买蜘蛛杀蟑螂,“生态除虫”成生意,靠谱吗?

倡导“一物降一物”,出售蜘蛛、蚰蜒等清除蟑螂,有店铺销量高达上万只买蜘蛛杀蟑螂,“生态除虫”成生意,靠谱吗?“灭蟑小能手、安全环保、对人零危害,低至5.69元一只……”随着春季气温升高,蟑螂蚊蝇又到了活跃的季节,不少人购买各种药物、粘板等用于除害,也有一部分人选择购买白额高脚蛛、蚰蜒等,用“一物降一

2025-04-15 20:06:00

江苏新增282处开放城市绿地

江苏持续推动公园绿地开放共享。14日,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第三批282处超500公顷开放共享城市绿地名单,并同步更新全省开放共享绿地地图,为市民游客提供休闲娱乐好去处。据了解,2023年以来,全省各地通过潜力评价、功能植入、设施配套、活力营造、科学管理,进一步梳理具备条件的开放共享绿地草坪、林

2025-04-14 20:34:00

碳中和周报(第181期)丨农业强国规划出台:加快推进农业全面绿色转型;两部委发文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椰 李德尚玉 实习生 刘宇博 北京报道碳中和周报关注“双碳”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包括碳中和政策、地方动态、企业实践等。我们将通过精选每周碳中和领域的重大事件,并进行点评的方式,提供一个及时全面的碳中和信息平台。1、农业强国规划出台:加快推进农业全面绿色转型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

2025-04-14 18:49:00

清澜所至,碧波长清——东平县检察院打造“益护清澜”公益诉讼品牌

【来源:山东省人民检察院】近年来,东平县检察院以民生为笔,蘸法治之墨,打造“益护清澜”公益诉讼品牌,用高质效履职的坚实足迹,诠释着新时代检察人的使命担当。以“益”聚力整治河湖顽疾多年来,黄河滩区东平段养殖场众多,社会公共利益持续受到侵害。针对“九龙治水”问题,东平县检察院组织乡镇街道、行政部门召开圆

2025-04-14 17:40:00

越来越多的人脑出血去世!医生含泪苦劝:这4件事,再爱也要戒掉

脑出血不再是啥稀罕病,也不是只缠着所谓 “高危人群”,如今,不少普普通通,甚至看着身体倍儿棒的人,也被它缠上了,这真得让咱们警觉起来!有些习惯,就算你再爱、再依赖,也该果断抛弃了。为啥?因为要是不这么做,最后付出的代价,可能就是你最最宝贵的生命。下面,我就给大伙好好讲讲这四件 “再爱也得戒掉” 的事

2025-04-14 08: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