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文章网 手机版

微短剧里的四川密码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4:53:00    

不久前,在成都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微短剧”成为高频热词。其中,四川方言微短剧《家里家外》是嘉宾们多次提及的爆款“新星”。这部刷屏各大平台、观看量突破15亿次的现象级作品,不仅展现了四川方言的魅力,更折射出四川在微短剧产业生态构建中的创新探索。爆款背后,是四川在顶层设计、内容创新、产业协同上的系统性突破。

在短视频席卷全球的当下,一部手机、几分钟的竖屏微短剧,正悄然改写文化传播的叙事方式。四川在这场新浪潮中找到独特支点——当政府的有形之手与市场的无形之手紧紧相握,一场场关于文化、产业与未来的“好戏”正在上演。

“拍在成都”实景片场。成都影视城供图

政策支持

为创作松土,让灵感发芽

如果把微短剧比作一株新苗,四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新苗松土施肥。

2025年省两会,“网络微短剧”首次被写入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这一笔落下的不仅是政策导向,更是一个信号:那些在茶馆里摆龙门阵的烟火气,三星堆青铜面具上的历史纹路,甚至大熊猫抱着竹子的憨态,都可以被装进几分钟的镜头里,成为世界读懂中国的密码。

“一直很喜欢四川方言,也希望能够在短剧内容中增加更多创新形式,方言短剧就是其中一种。”谈及创作初心,《家里家外》总制片人赵优秀表达了对四川文化的喜爱。他表示,主创团队发现四川话在短视频社交平台上非常具有话题性,并相信各地的观众都能从中感受到这种方言赋予短剧的表达张力,于是萌发了创作《家里家外》的灵感。

为让这样的创意真正落地,四川拿出“真金白银”。《四川省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办法》的出台,送出每年3亿元专项资金的“及时雨”,单部作品最高1260万元的奖补,更为创作者们保驾护航。此外,“拍在四川”服务平台的上线,则如同给剧组配上万能管家。从递交材料到拿到拍摄许可,只需 6天。办理审批流程,在四川能感受到丝滑快捷。

“拍摄过程中,地方单位帮助我们高效出具拍摄函件、亲临现场询问我们是否需要拍摄支持。”回忆起《家里家外》拍摄历程,赵优秀提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贴心”。

记者近日也从四川天府新区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政府以“24小时在线、365天护航”的服务理念,推动短剧拍摄各项合作意向落地见效。就在本月,四川天府新区还将举办“48小时短剧极拍挑战赛”,获奖作品直接接入短视频平台流量支持,持续为微短剧产业发展注入动能。

“拍在成都”实景片场。成都影视城供图

企业弄潮

厚植地域特色,促进产业集聚

“四川有许多美丽的原生态景观,从年代感小镇到成熟的现代影视棚,各种风格实景都可以满足。”赵优秀认为,四川拥有得天独厚的短剧拍摄优势,既符合短剧受众的喜好,也给予短剧剧组非常丰富的场景选择。

近年来,四川形成以成都为核心,多个全国影视指定拍摄地、特色影视基地、影视棚为支撑的影视拍摄格局。成都影视城、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等15个产业园区,集聚影视企业超过2000家,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数据显示,2024年影视产业园区规上企业营收突破1042亿元。

记者走进成都影视城,这里的“拍在成都”实景片场4月5日投入运营。片场里,唐人街武馆、曼哈顿公路餐厅、布鲁克林汽修厂、达拉斯酒馆等精致还原的拍摄场景令人目不暇接。成都影视城相关负责人介绍,“拍在成都”实景片场致力于为影视剧组、广告制作及摄影团队提供一站式服务。片场占地1万平方米,配备大小20余个主题场景及餐厅、自助室、咖啡店、休息室、无人超市等生活配套设施,集创意、设计、拍摄、制作于一体,涉及短剧、微电影等多类影视业务。

“下一步,我们将完善吃住行、服化道的建设,为建设‘西部影视时尚之都’提供重要支撑。”片场运营主管表示,作为成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实景拍摄基地,该实景片场通过“影视+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带动周边产业配套发展,为四川影视和文旅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微短剧《家里家外》。片方供图

政企共舞

赋能千行百业,推进国际传播

如果说单打独斗是涓涓细流,政企协同则让四川微短剧汇成奔涌的江河。可以看到的是,在政企协同努力下,“微而精、短而美”的微短剧,已随着行业变革和商业模式更迭,逐渐成为赋能千行百业的新引擎。

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发布的“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六批推荐剧目中,79部微短剧入选。全程在成都、眉山拍摄的《家里家外》,让剧中的成都双流老工厂、眉山青龙老街等地火爆出圈,吸引游客争相打卡;网络短剧《三星堆里有个村》以三星堆文化为背景,展现川人坚守文化根脉、守护历史遗产的气节。此外,不久前刚开播的文旅短剧《跟着唐诗去旅行》中,杜甫的“茅屋秋风”与现代成都的“熊猫火锅”无缝衔接,让传统文化与当代表达完美联姻……

微短剧《家里家外》。片方供图

站在千亿元产值的门槛上,“四川造”微短剧的雄心不止于此。从“破土萌芽”到“蔚然成林”再“扬帆出海”,微短剧已成为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文明互鉴的鲜活载体。

此前,“四川造”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通过文物拟人化叙事,让家国情怀跨越时空。如今,《家里家外》译制版已登陆海外,在各大平台引发海外网友追捧。当好故事扬起产业的风帆,乘着政策的东风,四川正用微短剧这种轻盈的方式,让世界看见漂洋过海的蜀地风采。

相关文章
山东工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与产教融合实现双突破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先后公布多项重要成果,山东工商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教融合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成功获批8项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及1个省级急需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标志着学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迈出坚实步伐。8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赋能人才培养创新。

2025-04-15 11:04:00

长短剧互相借鉴的边界在哪里

原标题:长短剧互相借鉴的边界在哪里近年来,我国剧集市场呈现出两极发展的态势:一方面,长剧仍然凭借其叙事张力和情感浓度牢牢占据荧屏核心地位;另一方面,微短剧则在短视频平台和移动终端迅速崛起,以其节奏明快、话题性强、适配碎片化时间等特点,赢得大量观众。这一长短剧交汇的格局,既体现出当代观众审美和媒介习惯

2025-04-15 10:41:00

签约额达143.73亿元,克拉玛依智算产业凭啥拿下这些大单?

“目前,克拉玛依已建成标准机柜6万个,存力6200PB,智能算力1.7万P,先后落地华为云、中国移动、碳和水冷等6大数据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克拉玛依市委书记石岗14日表示,作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数据中心、智算中心发展聚集区,克拉玛依将为东部算力企业开拓西部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创造良好

2025-04-14 21:25:00

AI短剧,可能伟大

文 | 新声Pro,作者 | 赛娜AI短剧在这两个月,突然热闹起来。抖音、快手上的个体创作者越来越多,将《白蛇传》《鬼吹灯》等耳熟能详的故事用AI短剧再创作,志怪故事搭配上AI的「不自然」自带恐怖氛围。但更多人刷到的也许是猎奇故事,比如男鲛人被女人掳走软禁,被迫不断生子,落泪产珍珠,评论区大受震撼:

2025-04-14 08:56:00

韩国集全国力量押注“K-人形机器人联盟”

“韩国正式加入全球科技巨头激烈角逐的人形机器人研发赛道。”据韩国《中央日报》10日消息,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10日举行“K-人形机器人联盟”启动仪式,该联盟由韩国政府、学界和机器人制造企业共同参与。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安德根、首尔大学校长柳弘林等约350人出席当天活动。联盟集结了40多家产学研机构参

2025-04-14 08:20:00